专家论坛

专题报告

  • 白蚁危害地区评定标准浅析

    胡寅;于保庭;沈坚;宋晓钢;

    依据白蚁分布及危害情况,合理评定白蚁危害地区,不仅能够为我国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而且对于加强园林、水利和古建筑等白蚁危害重要对象的蚁情调查监测和整体防控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国家标准《白蚁危害评定标准》的编制及相关研究工作,对白蚁危害地区的评定范围、工作程序、蚁情调查的内容、现场调查的方法和危害地区评定标准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白蚁危害地区的评定宜在县、市、省三级行政区域内开展;应合理确定不同行政区域内蚁情调查的内容和方法;评审机构应全面掌握评定区域内房屋建筑、园林植被、水利工程白蚁危害现状,充分考虑地理情况、白蚁种类和危害历史等综合性因素,确保不同行政区域内白蚁危害地区评定结果的科学合理性。

    2017年04期 v.23;No.120 304-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论著_药械研究

  • 遥控飞行喷雾杀灭白纹伊蚊的现场效果研究

    李春晓;张映梅;张恒端;褚宏亮;邢丹;王浩;姜友法;吴治明;张爱军;陈红娜;田野;杨维芳;沈阳;贾炜;华益林;钱健;陆长华;吴小群;周明浩;董言德;赵彤言;

    目的现场评价遥控飞行喷雾控制白纹伊蚊密度的效果,为蚊媒传染病的媒介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方法。方法将遥控飞行喷雾器应用于白纹伊蚊栖息地实施低容量喷雾和超低容量喷雾,配套使用不同剂量的含有4%氯菊酯和1%四氟醚菊酯的水乳剂。低容量喷雾模式下使用4.5和9.0 mg/m~2剂量,超低容量喷雾模式下使用1.5和3.0 mg/m~2剂量。人诱法监测蚊虫密度,观察施药前后实验区和对照区的白纹伊蚊密度变化,计算蚊虫密度下降率。结果使用9.0 mg/m~2剂量进行低容量喷雾25 min后,白纹伊蚊的密度下降率为91.3%;使用3.0 mg/m~2剂量进行超低容量喷雾25 min后,白纹伊蚊的密度下降率为92.5%。结论本研究给中国登革热暴发时的媒介应急处置提供了快速防控的技术方法。

    2017年04期 v.23;No.120 308-310+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5K]
  • 气相色谱法测定驱蚊产品中4种驱避剂的研究

    卢桂英;何建国;林海;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的同时测定驱蚊产品中4种驱避剂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Rtx-5的色谱柱(30 m×0.32 mm×0.25μm),程序升温方式,对驱蚊产品中的4种驱避剂即避蚊胺、驱蚊酯、羟哌酯、驱蚊醇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该方法对4种驱避剂的最低检出限均达到了0.01%,回收率为89.3%~93.4%,相对标准偏差为0.91~2.62。结论该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能用于驱蚊产品中这4种驱避剂的快速检测。

    2017年04期 v.23;No.120 31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不同方法对农贸市场蟑螂杀灭效果的研究

    赵丽仙;王缓;钱丹;王勇;何益新;

    目的了解滞留喷洒和投放胶饵对农贸市场蟑螂的防治效果,为指导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家农贸市场分别用1%氟虫胺和0.05%氟虫腈胶饵进行防治,另选择4家农贸市场采用滞留喷洒方法进行灭蟑,采用GB/T 23795-2009中的粘捕法调查施药前后不同时间的密度。结果 2家使用胶饵防治的农贸市场现场施药后3 d,蟑螂密度平均下降率达到60.0%以上,经连续补药20 d后下降率达到94%以上,而使用滞留喷洒的4家农贸市场蟑螂密度没有降低。结论 1%氟虫胺和0.05%氟虫腈胶饵对农贸市场蟑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滞留喷洒对农贸市场蟑螂防治效果较差。

    2017年04期 v.23;No.120 315-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评定方法的探讨

    韩晓莉;王喜明;黄钢;马丽华;高文;

    目的探讨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的评定方法,以保障河北省各市级疾控机构抗药性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在河北省已能独立开展抗药性监测工作的9个实验室中,抽取H、C、Z、D 4个实验室进行抗药性检测实验室间比对(比对的指标数共25个),以S实验室作为参考实验室。对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分别用比率值En、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进行评定,探讨其适用性。结果以比率值En评定实验室间的比对结果,符合率为48%,该方法可用于家蝇、淡色库蚊抗药性检测结果的实验室间比对;以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评定实验室间的比对结果,符合率为78%,可用于检验两个实验室间同种试虫对各种不同药剂的综合检测结果是否有差异。结论比率值En比较适合实验室间LD_(50)和LC_(50)的比对,但对于KT_(50)的比对,由于数值较高,还需进一步探讨;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在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时可作为参考。

    2017年04期 v.23;No.120 318-320+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 4种杀蟑饵剂对德国小蠊现场杀灭效果的观察

    何志城;陈晓鹭;

    目的观察4种杀蟑饵剂对小餐馆德国小蠊的现场杀灭效果。方法选择4种不同有效成分及剂型的市售杀蟑饵剂,采用一次投药法,将饵剂投放在德国小蠊活动的场所,利用粘捕法监测投药前后德国小蠊密度变化,评价杀灭效果。结果 4种杀蟑饵剂一次投药7 d后,小餐馆内德国小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施用12%硼酸胶饵,密度下降率为66.58%;0.05%氟虫腈胶饵,密度下降率为75.82%;1.5%乙酰甲胺磷粉剂,密度下降率为32.32%;0.1%毒死蜱粉剂密度未下降。结论通过现场灭蟑观察,胶饵一次投药后对小餐馆德国小蠊杀灭效果明显高于粉剂,其中又以0.05%氟虫腈胶饵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为最佳。

    2017年04期 v.23;No.120 321-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2016年西安市德国小蠊对4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研究

    雷晓岗;庞松涛;薛威;吴鹏斌;陈志军;

    目的了解西安市德国小蠊抗药性状况,为制定西安市的蟑螂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药膜法。结果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残杀威对野生种群德国小蠊半数击倒时间分别为15.03、13.57、14.34和12.20 min。野生种群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残杀威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3.05、1.76、1.80和2.04倍。结论西安市德国小蠊对4种杀虫剂有低度抗性,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有助于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2017年04期 v.23;No.120 324-325+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部队常用喷雾器械流量量化研究

    杜志辉;邓兵;陈旭;赵洪梅;

    目的对部队常用的4种喷雾器进行流量量化,为精细化施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喷雾器械原有刻度进一步划分,测出每一精细划分后的刻度所对应的流量,汇总得出不同器械在不同条件下的流量数值。结果获得了4种喷雾器械的流量量化指标与实现途径。KCS-432A型充电喷雾器流量为662±15.75~878±12.79 ml/min,可设定两个档位;TL2003型电动气溶胶喷雾器流量为243±15.08~368±1.66 ml/min,可设定4个档位;SHR4100机动喷雾器流量为642±88.93~1 680±18.26 ml/min,可设定4个档位;S.S.150型热烟雾机流量为632.11±27.22~1 106.19±1.42 ml/min,可设定5个档位。结论常用喷雾器械可以实现流量量化控制,可为量化控虫提供依据。

    2017年04期 v.23;No.120 326-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江门市白纹伊蚊幼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黄慕嫦;区博文;陈茂余;张劲苗;朱宇平;黄晓江;黄悦志;

    目的了解江门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残杀威等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指导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延缓抗药性发展,提高白纹伊蚊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江门市6个街道办事处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3代,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进行检测。结果各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抗性倍数均<3,属敏感;残杀威除堤东街道抗性倍数为3.88倍,属低度抗性外,其他属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除白沙街道对氯菊酯属敏感外,其余各监测点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5种杀虫剂的抗性有统计学差异(χ~2=73.43,P<0.05),6个街道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有统计学差异(χ~2=40.44,P<0.05)。结论大部分监测点白纹伊蚊幼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应加强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抗药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发展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策略,减少媒介传播疾病的发生,延缓抗药性的发展。

    2017年04期 v.23;No.120 329-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潍坊市淡色库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霍锡元;王宏伟;马卫邦;孙坚毅;

    目的了解潍坊市8县市淡色库蚊幼虫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指导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浸渍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潍坊市8县市淡色库蚊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为13.32~7.12,对氯菊酯的抗性倍数为7.89~1.99,对残杀威和仲丁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78~4.26和4.34~1.61,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较为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3.98~1.83和2.02~0.72。结论潍坊市淡色库蚊对双硫磷、残杀威、仲丁威、氯菊酯抗性水平较高,应高度关注杀虫剂的抗性状况,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杀虫剂的应用。

    2017年04期 v.23;No.120 33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幼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姬淑红;张杰;陆崇华;陆晓燕;

    目的了解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科学开展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Ⅳ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并与敏感品系进行比较得出抗性倍数。结果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和双硫磷5种药物的抗药性倍数分别为53.93、40.25、14.91、15.33和9.13倍。结论上海市杨浦区白纹伊蚊对常用5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氯菊酯、溴氰菊酯产生高抗性,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中抗性,双硫磷低抗性。应加强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预防与减缓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2017年04期 v.23;No.120 335-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论著_媒介监测

  • 厦门市2013-2015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郭志南;林勇;陈国伟;

    目的探讨2013-2015年厦门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恙虫病提供依据。方法对厦门市2013-2015年恙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并选择2013-2015年厦门市中山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和厦门市中医院报告的175例患者为病例组,按1∶1匹配选择17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2013-2015年厦门市共报告本地病例3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9/10万,47.96%为男性,以40~、50~年龄组为主,占49.23%,农民是高危人群;发病时间每个月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6-10月,占82.14%;恙虫病感染危险单因素分析显示:经常田间作业、发病前感知不明昆虫叮咬、经常坐卧草地、居住村边、经常野外活动、家中常有鼠类活动、住宅附近有草地、个人卫生习惯差等8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野外活动、经常田间作业和发病前感知不明昆虫叮咬是恙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市恙虫病以中老年农民发病为主,6-10月份发病高峰,经常野外活动、经常田间作业和发病前感知不明昆虫叮咬是恙虫病感染主要危险因素。

    2017年04期 v.23;No.120 33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越秀区白纹伊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刘杰;黄加豪;肖晓玲;余丹丹;向蓥飞;赖倩盈;湛柳华;

    目的充分了解越秀区白纹伊蚊密度消长动态和分布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标准间指数、人工小时法、诱蚊诱卵器指数4种方法在越秀区辖内18个行政街道开展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监测,将监测结果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区布雷图指数9月份达最高、标准间指数5月份达最高、成蚊密度5月份达最高、诱蚊诱卵器指数6月份达最高,室外标准间指数高峰出现较室内布雷图指数高峰出现早。18条街道中,矿泉街的4种白纹伊蚊密度指标均较高。不同环境类型中公园诱蚊诱卵器指数最高,其次是居民区绿化带。结论控制白纹伊蚊密度的重点场所并非居民住户室内,而是各种室外环境,尤其是公园和居民区绿化带。日常开展白纹伊蚊密度控制,应因地因时制宜地综合采取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其他有效手段组合成一套系统的防治措施。

    2017年04期 v.23;No.120 340-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 西安市外环境蚊幼虫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王欣;付晗;庞松涛;吴鹏斌;雷晓岗;王飞;刘如如;陈晨;陈保忠;

    目的掌握西安市外环境各种水体中蚊幼虫密度分布及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蚊类及蚊媒传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幼虫勺捕法。结果 2011-2015年共采样1 500勺,阳性675勺,总阳性率为45%,共捕获蚊幼虫(蛹)25 706只,平均密度为38条/勺。2011-2014年蚊幼虫(蛹)密度逐年降低,2015年有所回升。每年7月蚊幼虫(蛹)密度最高,5月或6月最低。结论首次分析了西安地区蚊幼虫(蛹)密度,初步掌握了西安地区蚊幼虫(蛹)的季节消长情况,为西安地区病媒生物及蚊媒传播疾病的监测和控制服务提供了准确的科学依据。

    2017年04期 v.23;No.120 345-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人工小时法与黑箱法捕蚊效果的比较

    邓海平;徐友祥;王韶华;

    目的比较人工小时法与黑箱法监测蚊虫密度的差异,探讨此两种监测方法哪一种更适合华亭农村地区。方法人工小时法与黑箱法。结果监测结果显示,2种监测方法捕获蚊种和构成不同,黑箱法监测以淡色库蚊为主(占捕蚊总数的89.8%),有少量的三带喙库蚊(4.5%)、白纹伊蚊(2.6%)、骚扰阿蚊(2.8%)与中华按蚊(0.3%);人工小时法监测蚊种以淡色库蚊(63.6%)、三带喙库蚊(33.2%)及中华按蚊(3.2%)为主。2种监测方法捕获的蚊种及雌雄比例均有差异,黑箱法雌雄比相差不大,而人工小时法雌蚊明显多于雄蚊。2种监测方法监测的蚊虫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黑箱法易操作、安全,更适于华亭农村地区用于蚊虫密度监测及样本采集。

    2017年04期 v.23;No.120 348-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2016年青岛市蚊虫监测分析

    王伟;高汝钦;马小芳;周恒照;姜洪荣;

    目的掌握青岛市蚊虫种群构成与分布,为指导蚊虫及蚊媒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CO2诱蚊灯法采集不同环境成蚊,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伊蚊孳生情况;勺捕法采集不同水体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待孵化后鉴定。结果 2016年青岛市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占47.53%和8.54%,且广泛分布于全市城区和乡村,其中城区白纹伊蚊构成比10年间上升了14.59倍。局部优势蚊种为骚扰阿蚊、凶小库蚊、中华按蚊,主要分布于青岛农村养殖户、农户居民区、莱西市姜山湿地等区域,并首次发现常型曼蚊和黄色柯蚊。6-9月布雷图指数均较低,但7月个别居民区为8,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登革热发生传播的阈值。大、中型水体基本上见不到蚊幼虫,但小型积水蚊幼虫阳性率较高,孵化后大多数为白纹伊蚊。结论蚊虫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与不同的气候和生境有关。

    2017年04期 v.23;No.120 351-353+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遵义市2016年登革热蚊媒监测分析及流行风险评估

    郭黄吉;冯丹;杨国军;冯兴亮;黄佳;廖开毅;施聃;

    目的了解2016年遵义市登革热蚊媒监测情况和疫情动态,为进一步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遵义市2016年蚊媒监测数据及网络直报系统登革热疫情数据及时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年蚊媒监测显示布雷图指数在0~37.70之间,10月废旧物品处最高为37.70。成蚊密度分别为人诱停法0.39只/h(其中白纹伊蚊构成比为9.60%)、诱蚊灯法1.97只/夜(其中白纹伊蚊构成比为33.67%),监测点成蚊密度为人诱停法0.17只/h(其中白纹伊蚊构成比为9.86%)。2016年1-10月累计报告5例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感染自东南亚国家,无本地感染病例和二代病例。结论遵义市存在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风险因素,根据布雷图指数和伊蚊成蚊密度来评估登革热流行风险还需要纳入其他相关指标进一步实践研究。

    2017年04期 v.23;No.120 354-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2010-2016年攀枝花市蟑螂监测分析

    黄进;陈祖华;唐刚;郭伟;王文平;张瀚文;

    目的了解和掌握攀枝花市蟑螂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调查,攀枝花市共设置3个蟑螂监测点,分别选择农贸市场、宾馆、餐饮、医院和居民区为监测生境,监测点相对固定。结果 2010-2016年攀枝花市蟑螂年平均密度为0.46只/张,年平均侵害率为18.11%,城区室内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占总体的83.26%,而若虫的比例较高,占总体的50.59%。蟑螂全年均有活动,在7-8月为活动的高峰期,密度达到0.53只/张。7年来以农贸市场蟑螂平均密度和平均侵害率为最高,分别为0.78只/张和26.13%。结论攀枝花市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农贸市场是蟑螂的重要生境,应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监测和防治。

    2017年04期 v.23;No.120 359-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2011-2015年海淀区蝇密度监测分析

    赵岩;王磊;侯威远;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近5年蝇类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结果 2011-2015年共捕获蝇21 657只,平均蝇密度为12.13只/笼,其中密度最高的是2012年,年平均密度达到了18.88只/笼,2013年密度最低,仅为6.43只/笼。麻蝇和丝光绿蝇是优势种,分别占42.02%和31.93%。公园绿化带蝇密度最高,平均达20.94只/笼。结论北京市海淀区蝇类近3年控制较好,侵害主要以麻蝇和丝光绿蝇为主,公园绿化带是海淀区蝇类防治的重点。

    2017年04期 v.23;No.120 362-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东营市2016年蟑螂密度及侵害现状调查

    刘辉;房建村;王海红;

    目的了解和掌握东营市蟑螂种群构成及密度、季节消长变化及侵害现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蟑螂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结果 2016年全市共捕获蟑螂4 641只,德国小蠊4 585只,占98.79%;日本大蠊11只,占0.24%;蔗蠊45只,占0.97%。蟑螂密度为3.97只/张,侵害率为23.69%。东营市优势种群为德国小廉,5月份出现小高峰,为3.42只/张;8月份达到最高峰,为5.60只/张。结论蟑螂密度及侵害率以农贸市场和小餐饮为最高。建议以环境治理为基础,应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降低蟑螂密度,控制蟑螂的侵害,减少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

    2017年04期 v.23;No.120 365-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蝇类密度监测分析

    张立华;王秀云;刘硕;贺洪国;

    目的了解昌平区蝇类种群密度变化、环境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蝇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结果 2016年共捕获蝇类546只,平均蝇密度为1.63只/笼。数量最多的为黑尾麻蝇41.03%、其他蝇种分别为厩腐蝇17.03%、丝光绿蝇16.30%、家蝇16.12%。蝇类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蝇密度高峰为7月上旬。公园绿化带蝇密度最高3.33只/笼。结论 2016年蝇类密度水平较低,蝇类防治工作仍应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

    2017年04期 v.23;No.120 368-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2015年辽宁省14个市蟑螂密度监测

    孙进忠;王纯玉;白玉银;

    目的了解辽宁省14个市当前蟑螂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下密度情况,为制定蟑螂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统一使用粘蟑纸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共捕获蟑螂12 771只,平均密度为0.163只/张,德国小蠊占97.37%,为主要优势种群;全年蟑螂密度高峰在7、8月份,平均侵害率为14.31%;不同生境蟑螂密度为农贸市场>餐饮业>居民区>医院>宾馆。结论已基本掌握辽宁省城市蟑螂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采取以环境治理为基础,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降低蟑螂密度。

    2017年04期 v.23;No.120 370-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论著_生态研究

  • 宁夏部分地区不同蚊种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序列分析

    韩坤;吴忠兰;兰策介;张术斌;高建炜;

    目的了解宁夏部分地区蚊虫种类组成和不同蚊种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I)基因特征和蚊虫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对宁夏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青铜峡市的三带喙库蚊、里海伊蚊、淡色库蚊和八代按蚊4种蚊种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在Gen Bank中对所测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分析基因特征、颠换率、遗传距离,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本研究中相似性比对结果,其他蚊虫分别与其同种蚊虫的相似性均达到94%~99%,COI基因序列扩增长度为417 bp左右,GC含量为29.4%~31.5%,种间颠换率为5.80%~13.81%,种间遗传距离为0.121~0.160。结论 COI基因具有种间特异性,可作为不同蚊种分类鉴别的参考依据。

    2017年04期 v.23;No.120 37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昌吉州蜱类群落组成和分布

    陈联宏;阿依肯;赵明;

    目的掌握新疆昌吉州蜱类群落的组成和分布。方法采用布旗法、家畜、野生动物体外蜱捡获常规法收集蜱类,现场和实验室分类,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共采获蜱类600余只,隶属2科7属21种;全沟硬蜱为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山区森林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结论本调查为昌吉州蜱类种类组成、分布及蜱媒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7年04期 v.23;No.120 376-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论著_白蚁防治

  • 浙江省传统村落白蚁危害情况调查研究

    赵京阳;于保庭;宋晓钢;

    目的调查浙江省传统村落白蚁危害种类、危害对象及危害程度并分析蚁害形成原因。方法实地调查并记录传统村落内古建筑民居、园林绿化及古树名木白蚁危害情况。结果浙江省传统村落的白蚁危害率为93.55%,白蚁危害种类主要是台湾乳白蚁、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等。古建筑民居、园林绿化、古树名木白蚁危害率分别为32.90%、27.55%和28.48%。结论应逐步建立白蚁防治长效机制,保护传统村落免受白蚁侵害。

    2017年04期 v.23;No.120 378-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 白蚁监测装置的诱集效果分析

    陈天荣;谭速进;王思忠;罗廷义;陈文;杨文锋;

    目的调查评估白蚁监测装置在居民小区不同安装季节的诱集效果。方法统计比较夏季安装和冬季安装白蚁监测装置的白蚁进站率差异。结果夏、冬季安装白蚁监测装置第1次检查的白蚁进站率分别为31.29%和7.31%,差异性显著,前5次检查结果,夏季安装的进站率均明显高于冬季安装;从第6次检查开始,夏、冬季安装白蚁进站率差异性不显著,夏、冬季安装白蚁监测装置第6次检查的白蚁进站率分别为57.09%和53.82%,经历一年12次检查后,夏、冬季安装白蚁监测装置的白蚁进站率基本保持一致,分别为74.75%和75.42%。结论短期内,白蚁活跃期安装比非活跃期安装的诱集效果好,从长期监测效果来看,安装季节对监测装置诱集效果没有影响。建议在白蚁危害较重的小区,且想在短时间内诱集大量白蚁,可选择在夏季白蚁活跃期进行装置,而对于长期监测的小区,如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可根据具体工作安排选择适合户外施工季节进行安装。

    2017年04期 v.23;No.120 382-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综述

  • 药剂协同增效组方在白蚁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侍甜;何利文;黄晓光;林雁;叶兼菱;

    农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以及筛选成功率低的特点,使新品种创制进度滞后于市场需求速度。近年来,因白蚁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客观上要求科研人员和白蚁防治工作者开发出高效的白蚁种群监测控制技术和白蚁控制药物。现阶段,在缺少有效的白蚁控制药物的背景下,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药剂组方开发和应用得到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在白蚁防治中应用增效组方的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2017年04期 v.23;No.120 385-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经验交流

  • 热带岛礁医学媒介生物的综合防治

    王宗贤;邓汝松;郝蕙玲;丛黎明;麻若鹏;

    热带岛礁处于高温、高湿、高盐和高辐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脆弱。人员多且高度聚居,产生了各类垃圾,有利于鼠、蝇和蟑螂等有害生物孳生、繁殖。热带气候条件下,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结构及生态习性具有独特特点,人群同时发生多种医学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几率很大。由于热带岛礁化学药物效能降低,医学媒介生物的防控难度增大,开展知识宣教,动员全员参与,强化医学媒介生物监测,采用环境卫生整治为基础,物理隔绝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手段,重点加强食堂、厕所、生活垃圾等的卫生管理,尽量减少化学药品使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优选环保的药械,以巩固防治效果。

    2017年04期 v.23;No.120 389-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南方地区燃气管道白蚁危害及防治

    赖敏;贾豹;陈正麟;韦戈;尹君君;陆会天;梁生;陆温;

    以南方城市燃气管道被白蚁蛀蚀危害为例,调查分析南方地区燃气管道白蚁危害情况。为害燃气管道的白蚁种类为乳白蚁属台湾乳白蚁。白蚁在分飞季节,有翅成虫受城市路灯的灯光吸引,配对后,在绿化带中筑巢,工蚁觅食过程被铺设于绿化带和道路中燃气管道阻隔,逐渐把PE管道蛀穿,造成燃气泄漏。在白蚁危害严重的南方地区,铺设燃气管道时应做好白蚁防治并加强后期管道维护工作,以及加大白蚁为害公共设施科普宣传。

    2017年04期 v.23;No.120 392-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短篇报道

  • 2014年洛阳市蝇类监测分析

    刘刚;

    目的掌握洛阳地区蝇密度与季节消长规律,为蝇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结果洛阳市2014年平均蝇类密度为13.78只/笼,蝇的种类为家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麻蝇、巨尾阿丽蝇等,季节高峰在7、8月,与往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开展以治理环境为基础的综合防治,降低蝇密度,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2017年04期 v.23;No.120 395-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河南省林州市黑热病媒介白蛉调查

    唐振强;高平;周可会;刘吉起;郭祥树;

    目的了解黑热病疫点媒介白蛉情况,为有效预防黑热病的发生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6-10月在林州市的2个疫点采用诱蚊灯法、吸蚊管和捕蛉器等方法进行白蛉监测,每月2次,并对捕捉到的白蛉进行形态学分类鉴定。结果共捕获白蛉217只,经鉴定全部是中华白蛉,其中6月、8月、9月分别捕获到白蛉2、214、1只,其余月份均未捕获。结论黑热病媒介白蛉在疫点村广泛存在,对该地区的白蛉防治工作应引起重视。

    2017年04期 v.23;No.120 397-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科普园地

  • 耐人品读的《邮票图说昆虫世界》

    康国文;

    <正>专题集邮往往能培育出专业名家,而专家参与专题集邮尤能为集邮文化增色。2009年9月科学普及出版社推出的《邮票图说昆虫世界》,让我对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荫长先生和集邮家张巍巍先生充满了敬仰之情。一是敬仰两位先生在昆虫领域的博闻强识和明察秋毫;二是仰慕他们对昆虫邮票的丰富集藏和深入发掘;三是折服该书图文并茂而且印装精良。昆虫在地球上已经生存4亿多年,它们的子子

    2017年04期 v.23;No.120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2017年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正>由南京林业大学、《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社主办;马氏兄弟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组、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常州市武进区白蚁防治所、常州晔康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南通功成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的"2017年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会",定于2017年10月17日-20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会期4天。会议主题:面对机遇挑战;加强药械开发;控制有害生物;保

    2017年04期 v.23;No.120 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