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剑宁;花晓川;陈颖娜;裘炯良;任如刚;李杰;童华峰;虞波涛;
目的研究通用集装箱气密性与熏蒸剂硫酰氟浓度变化的关系。方法使用压力衰减检测法了解集装箱的气密性情况,并在箱内释放硫酰氟熏蒸剂,实时检测其浓度衰变情况。结果集装箱气密性越差,硫酰氟浓度衰减越快,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性。以24 h硫酰氟残留85%~90%作为判断集装箱熏蒸气密性合格的依据,经统计学分析得出集装箱内压力从50 Pa降到25 Pa的时间值为4.90~5.70 s。结论本次研究初步了解了集装箱气密性与硫酰氟浓度衰减变化规律,基本确定了集装箱硫酰氟熏蒸处理气密性检测判定的标准,为今后集装箱熏蒸作业中设定正确的投药量与时间奠定了基础。
2015年05期 v.21;No.109 447-450+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吴太平;马黎汉;梁建生;周良才;陈晓敏;刘强;包继永;田俊华;
目的监测创建范围内各类型单位、场所病媒生物防治与全国爱卫会标准的差距,并用监测促进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方法在武汉市17城区建立监测网络。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创卫期间每两个月一次监测,覆盖所有街道及12个密切相关爱卫委员部门管辖的单位及场所,按全国爱卫会标准检查灭鼠、灭蚊、灭蝇、灭蟑螂效果。用SPSS多元回归分析监测月份及主管部门对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平均室内鼠迹阳性率为8.7%,防鼠不合格率为18.4%,2 km外环境鼠迹6处。小型积水蚊幼虫及蛹阳性率为11.8%,大中型水体平均50勺蚊幼虫及蛹数为15.5只。室内苍蝇阳性率为14.6%,防蝇不合格率为18.1%,苍蝇孳生物阳性率为16.3%。活蟑螂阳性率为5.7%,活卵鞘阳性率为2.6%,蟑迹阳性率为4.5%。除蟑迹阳性率低于全国爱卫会标准外,其他指标均超过全国爱卫会标准。大中型水体相关指标数据较少不能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小型积水阳性率随时间推移下降不明显(P=0.415),其他指标均随时间推移明显下降(P<0.05)。结论武汉市病媒生物防治与全国爱卫会标准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建立病媒生物防治长效机制,促使该项工作可持续发展。
2015年05期 v.21;No.109 45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孙锦程;吕鸿雁;郝蕙玲;
目的探讨杀蟑胶饵相关质量指标及其评价方法。方法参照GB/T 13917.7-2009,对毒饵的24 h摄食量进行观察,并记录毒饵暴露24 h,30、60、90 d后的失水率,对杀蟑胶饵的适口性、保湿性、点施难易度、粘附性、成形性、暴露后形态、色泽和防腐性八项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观察和评判。结果 7种杀蟑胶饵的48 h死亡率均为100%,达到国标A级评判标准,产品附着力强,成形性佳,点施后形态普遍较好,但不同杀蟑胶饵的失水率和取食量有很大差异,部分产品存在析液现象。结论 7种杀蟑胶饵均可有效杀灭德国小蠊,产品质量总体优良,八项质量指标可为杀蟑胶饵产品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农药生产企业可据此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015年05期 v.21;No.109 458-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史慧勤;韩华;贾瑞忠;李彦;石华;黄清臻;
目的观察S-烯虫酯微胶囊悬浮剂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现场防治效果。方法于野外现场直接投放或在野外设置的人工现场施药,观察幼虫和蛹的总密度下降率、蛹死亡率、羽化抑制率等指标。结果以0.03或0.1g ai/m3施药,对淡色库蚊幼虫的密度抑制从36 h起效,4.5 d达到顶峰,药效持续7~10d,幼虫和蛹总密度下降率分别达到81.5%和100%。以0.1和0.5g ai/m3施药,白纹伊蚊幼虫的最终成蚊率分别降至24.49%和3.92%,蛹死亡率和羽化抑制率分别为74.42%、95.35%和72.23%、95.27%,其中0.5 g ai/m3组药效能持续10 d。结论 S-烯虫酯微胶囊悬浮剂能明显抑制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发育为成蚊,持效期较长。
2015年05期 v.21;No.109 46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郑剑;张海阳;陈超;谭伟龙;韩招久;姜志宽;
目的研制羟哌酯凝胶型驱蚊剂。方法以羟哌酯和卡波姆为原料制备凝胶型驱蚊剂,参照国标GB/T 17322.10-1998对其进行实验室药效测定并进行现场应用评估。结果实验室测试20%羟哌酯凝胶驱蚊剂药效,涂布剂量为1.5 mg/cm2,对人体有效保护时间为10.25 h,现场应用防蚊叮咬时间为9.75 h。结论羟哌酯凝胶驱蚊剂性质稳定,驱蚊效果持久,使用安全,易展开涂布,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5年05期 v.21;No.109 464-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贺骥;陈剑;蒋亚缘;汪晓丹;陈志坤;蔡墩升;
目的防止入境集装箱携带媒介昆虫和致病微生物输入,为疫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在集装箱空箱中,以致倦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为试虫,使用浓度为12 g/m3的硫酰氟处理24 h后,计算各类试虫的死亡率;同时使用常用工作浓度的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分别处理2个集装箱空箱2 h和0.5 h;以无菌棉拭子采集经硫酰氟、过氧乙酸和二氧化氯处理前后集装箱箱壁的样本,并带回实验室培养计数。结果应用硫酰氟熏蒸处理24 h后,各类试虫的死亡率均达100%,集装箱箱壁细菌总数经检测无明显变化;应用过氧乙酸和二氧化氯处理后,现场采集的集装箱箱壁样本经培养24 h后,几乎无细菌生长。结论常用工作浓度的硫酰氟对媒介昆虫的杀灭率很高,但对细菌无明显杀灭作用;而过氧乙酸和二氧化氯均可起到明显的消毒杀菌效果。
2015年05期 v.21;No.109 46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王福山;陈卫军;张仁敏;苗英迁;郭强;李新建;
目的测定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的穿透性灭蟑效果。方法以德国小蠊、美洲大蠊为试验对象,使用超微粒雾化机对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进行模拟现场药效研究。结果 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穿透性试验结果显示,投药密闭后击倒率、72 h死亡率都随着3个梯度药量的递增而增加,2种试虫投药密闭后击倒率、72 h死亡率都随着纱布层数的递增而降低;对德国小蠊的击倒率和杀灭率优于对美洲大蠊的。结论 XM2105型百杀净雾化剂穿透纱布后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2015年05期 v.21;No.109 469-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冯刘栋;雍峰;仲四清;江建平;张国云;
目的检测苏中圩田地区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方法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制定的方法,进行实验室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 16只褐家鼠在观察期内全部死亡,平均死亡天数为6.31 d,平均致死剂量为27.99 mg/kg,试鼠性别间在致死剂量与死亡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可继续用于毒杀褐家鼠,同时应加强敏感性与抗药性监测。
2015年05期 v.21;No.109 472-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张柳颖;李鸿宝;刘亚梅;
目的通过现场调查,研究采用上海地方标准及国家标准的防鼠设施合格率与鼠密度的关系,为鼠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本区范围内抽取一定数量的农贸市场、饭店、食品加工、食品销售、超市、宾馆、学校、医院等进行防鼠设施合格情况及鼠征阳性情况调查。结果全区共调查773家单位,鼠征阳性为388家,单位阳性率为50.19%。调查房间3 172间,710间为鼠征阳性,房间阳性率为22.38%。应有防鼠设施处数1 011处,防鼠设施合格数740处,合格率为73.19%。其中符合上海地方标准防鼠设施合格率为67.26%,符合国家标准防鼠设施合格率为73.19%。二者之间χ2值为8.52,P<0.01,统计有极显著意义。不同场所防鼠设施合格率与鼠征阳性率呈负相关,r值为-0.925,P<0.001。结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地方标准的防鼠设施合格率严于国家标准;鼠征阳性率与防鼠设施合格率呈负相关关系。
2015年05期 v.21;No.109 474-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徐正龙;葛伟;朱红艳;
目的测定张家港市城区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毒死蜱等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根据常用杀虫剂的不同抗药性水平在全市指导开展有效、科学的灭蟑螂工作。方法采用全国蟑螂防治学组制定的《蟑螂抗药性监测方案(试行)》规定的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半数击倒时间。结果张家港市城区蟑螂(德国小蠊)对上述4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63、3.24、0.55、0.88。张家港市城区蟑螂(德国小蠊)对残杀威、乙酰甲胺磷均表现为敏感,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低度抗药性。结论根据蟑螂的抗药性情况合理选择杀虫剂,以提高蟑螂的防治效果。
2015年05期 v.21;No.109 47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李育强;许忠济;李艾;黄鹤;许红彬;段小兰;
目的了解江西省部分地市的致倦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等3种拟除虫菊酯的抗性,为指导蚊虫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WTO推荐方法)测定拟除虫菊酯对Ⅳ龄致倦库蚊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抚州市致倦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胺菊酯表现敏感,其LC50分别为0.002 226 mg/L和0.009 088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1.59和1.44;九江市致倦库蚊对胺菊酯的抗性处于中抗水平,其LC50分别为0.073 054 mg/L,抗性倍数为11.55;各调查点致倦库蚊对其他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基本处于低抗水平,抗性倍数为2.63~9.81。结论江西3地的致倦库蚊对实验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以九江市抗性最高,应加强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工作及其科学合理使用,降低药剂对蚊虫的选择压力。
2015年05期 v.21;No.109 479-480+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周博;王慧敏;王萍;殷洪博;车雷;吴旭;郎义;刘成模;
目的为了解沈阳市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指导合理使用杀虫剂。方法按照《全国重要病媒生物抗药性监测(试行)方案(2007)》的生物测定方法要求,采用成蚊滤纸接触法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沈阳市中华按蚊成蚊对0.1%残杀威、0.75%氯菊酯、0.05%溴氰菊酯、0.05%高效氯氰菊酯的KT50值分别为6.845 5、11.271 6、15.983 5、17.131 6 min;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4种杀虫剂24 h后死亡率分别为:100%、96%、100%、99%。结论在沈阳地区中华按蚊对残杀威最为敏感,对高效氯氰菊酯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性;中华按蚊对高效氯氰菊酯为初步抗性群体(M),对溴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3种杀虫剂为敏感群体(S)。
2015年05期 v.21;No.109 481-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张守刚;熊丽林;孙燕群;郑一平;吴起新;王冲;洪镭;
目的预测青奥会期间病媒生物危害及其相关疾病发生的风险,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降低其危害,避免媒介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方法通过综合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形成风险列表;然后通过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综合判断风险的严重程度。结果青奥会期间存在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和病媒生物骚扰的风险。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发生和影响观瞻、环境卫生的风险较低,咬坏电缆、破坏电力设施的事件,污染食品事件风险中等,叮咬、骚扰以及影响开闭幕式效果风险较高。结论通过科学地识别和评估病媒生物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采用系统监测、科学防治、应急储备等措施,确保青奥会无重大病媒生物危害事件发生。
2015年05期 v.21;No.109 484-486+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石华;高灵旺;籍延宝;赵佳;韩华;史慧勤;贾瑞忠;杨振洲;
目的开发一种适合于医学动物工作者在野外使用的常见医学动物分类鉴定系统。方法根据常见医学动物的形态学特征建立二项式检索表,运用My SQL建立常见医学动物分类数据库,实现通过计算机数据结构中二叉树结构的分支节点搜索技术实现其医学动物种类推理和检索功能。结果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系统,辅以现场显微成像系统,对照选择可以实现现场的常见医学动物的种类鉴定。结论该系统操作简单,功能强大,配合显微成像系统可以顺利实现野外的医学动物鉴定,是一个实用性强且可以方便维护和修改的医学动物多媒体鉴定系统。
2015年05期 v.21;No.109 487-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 游颖琦;兰策介;沈元;
目的掌握无锡市蚊、蝇、蟑、鼠的种群及发生动态,为防治病媒生物和相关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蟑纸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结果 2008-2014年,平均蚊密度为10.59只/(台·h),三带喙库蚊为最大优势种,占66.62%;平均蝇密度为2.64只/笼,家蝇为最大优势种,占37.71%;平均蟑密度为1.52只/张,平均侵害率为21.40%,德国小蠊为最大优势种,占99.20%;平均鼠密度为0.52%,褐家鼠为最大优势种,占56.54%。结论从7年监测资料来看,无锡市主要病媒生物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部分环境中相关病媒生物密度仍然较高,需加强相关环境中病媒生物的防治工作,确保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
2015年05期 v.21;No.109 491-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王欣;庞松涛;陈保忠;王巧玲;吴鹏斌;席刚;雷晓岗;王飞;刘如如;陈晨;付晗;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大型项目建设(工地)区域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该区域媒介传播疾病的防治和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蟑螂监测采用粘捕法,蚊类监测采用电动吸蚊器人工小时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结果 2014年该项目建设区域共捕获鼠类82只,鼠类总平均密度为2.28%,优势种群为小家鼠,占鼠类总数的92.68%;蟑螂未捕获;全年共捕获蚊类25只,蚊平均密度为1.39只/人工小时,捕获的蚊类为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占捕获蚊类的84%;蝇类监测共捕获蝇类45只,蝇平均密度为1.13只/笼,最高密度出现在7月份,为3.20只/笼,优势种群为家蝇。结论通过全年监测初步掌握了该项目区域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生态习性及季节消长等变化规律,资料显示该区域蚊蝇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鼠密度明显高于西安市鼠密度监测结果,应根据病媒生物的活动及消长规律在其活动高峰前适时加强环境整治,采用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减少媒介传播疾病的发生。
2015年05期 v.21;No.109 495-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曹信金;李学来;郭志南;王明斋;张峙纬;陈为;陈国伟;
目的调查厦门市湖里区蚊虫密度及种群构成,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所采蚊虫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计数。结果湖里区采获蚊虫2属4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35只/(灯·h)。成蚊密度城乡结合部、医院较高。密度随监测年份逐渐增加,2012-2013年高峰期出现在5、6月份。结论湖里区灭蚊工作可选在5、6月蚊虫密度高峰前开展,特别要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医院的灭蚊工作。
2015年05期 v.21;No.109 499-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王秀红;任清明;王峰;邵锴;王旭;刘国平;
目的调查中朝边境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生态习性。方法采用人帐诱、诱虫灯诱和昆虫网捕法采集吸血蠓;参考相关文献。结果在中朝边境地区采获吸血蠓52 842只,计3属42种,其中库蠓属38种,蠛蠓属3种,细蠓属1种;吉林省境内的长白分布17种,珲春分布14种,图们分布11种,延吉分布10种,集安分布7种;辽宁省境内的宽甸分布17种,东港分布17种。优势种群为兴安库蠓(70.6%)。不同生境、场所的主要蠓种组成有所不同。兴安库蠓的活动季节在6月上旬至9月上旬,出现两次高峰在6月下旬(287只)和8月上旬(949只)。兴安库蠓在昼夜24 h内出现晨、昏2次刺叮活动高峰,晨峰在日出后1 h,昏峰在日落后1 h。牛舍7种吸血蠓的总吸血率46.2%,其中兴安库蠓的吸血率最高(49.1%)。不同蠓种在不同月份的吸血率有所不同。结论本项调查为中朝边境地区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生态研究提供了依据。
2015年05期 v.21;No.109 501-503+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李峰;崔士磊;
目的了解南阳市伏牛山脉鼠类种群分布及其寄生虫携带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将捕获的鼠类进行种类鉴定、体外寄生虫分类计数、直接压片法镜检肝毛细线虫和旋毛虫。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野外鼠类7种131只,捕获率为8.0%,优势种为社鼠(44.3%)。鼠类体表寄生虫以螨类为主,总的染螨率为41.9%及染螨指数为3.1,鼠体内肝毛细线虫感染为12.2%。未检测到鼠类感染旋毛虫。结论南阳市伏牛山脉存在多鼠种,系统开展鼠情监测,为鼠类传播疾病提供预警机制尤为重要。
2015年05期 v.21;No.109 504-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郭本龙;李秀林;高建功;龚宁;
目的为了有效做好鼠类监测与控制,防止鼠传疾病在港口地区播散危害群众生命健康。方法于2012-2014年选取京唐港区4个监测地点,室外采用ELTON夹夜法,室内采用粉迹法监测鼠情。结果共布放鼠夹10 800夹次,捕获鼠类78只,经鉴定为3属3种,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结论京唐港口岸鼠情已基本明确,室内外鼠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2015年05期 v.21;No.109 507-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余静;石清明;陈锚锚;梁栋;王飞鹏;虞以新;范泉水;
目的发布四川省和重庆铗蠓属蠓种类调查情况,为今后该地区铗蠓生物学等方面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根据实地调查和文献查询列出了四川和重庆铗蠓种群组成,并对2014年在成都市府南河捕获的1新种蠓类进行了描述。结果四川省和重庆市迄今已记录的铗蠓属有37种,新种为铗蠓属乌黑铗蠓。结论四川省和重庆市铗蠓种类丰富,为研究该类蠓生物学、生态学等提供宝贵资源。
2015年05期 v.21;No.109 509-510+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张凤顺;刘晓鹏;高阳;任晓亮;
目的掌握本溪地区蜱虫动态分布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人工布旗法和宿主体调查。结果本溪地区蜱虫监测到3属5种,即硬蜱属的全沟硬蜱、鼠兔硬蜱、钝跗硬蜱,血蜱属的长角血蜱,革蜱属森林革蜱。优势种群为长角血蜱,主要宿主为放牧黄牛。野外环境主要分布于林间、林缘草地和溪流两旁常年放牧黄牛和羊群的生境,6月下旬成、若蜱密度最高,8月上旬幼蜱密度最高。结论长角血蜱具有流行病学意义,是本溪地区的主要防治对象。
2015年05期 v.21;No.109 515-516+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