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专栏

  • 70年来我国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辛正;张晓;姜志宽;

    化学防治是病媒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新中国初期,我国病媒生物防治技术与世界差距巨大,农药工业几乎为零,施药器械极其落后。经过70年的不断努力,目前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居世界前列,器械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文从卫生杀虫剂、施药器械、防治方法方面综述了70年来我国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的发展历程。

    2019年06期 v.25;No.134 50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专家论坛

  • 东南沿海地区虫媒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

    汪春晖;贾德胜;曹勇平;张斌;韩招久;吕恒;谭伟龙;

    虫媒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都具有地理景观性特征。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地理景观复杂多样,是多种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疫源地和流行区,地域分布广。分析东南沿海地区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防控对策,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军事意义。本地区常见的此类疾病有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和恙虫病等,存在潜在威胁的有疟疾、黄热病、寨卡病毒病和血吸虫病等。本文总结了东南沿海地区医学地理学特征,介绍了常见的和存在潜在威胁的虫媒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应对的防控对策。

    2019年06期 v.25;No.134 507-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专题报告

  • 部队卫生杀虫喷雾器械的应用与选型

    贾德胜;曹勇平;王长军;谭伟龙;韩招久;汪春晖;

    卫生杀虫喷雾器械是我军重要的卫生防疫装备,具有军民通用性和军队特殊性。目前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已基本完成,新的部队卫生装备器材编配标准和有关选型技术规范的国家军用标准正在重新制订。本文介绍了我军部队卫生杀虫喷雾器械的应用范围、主要种类、选型技术要求,分析了器械在应用和选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对我军卫生装备器材的研发和维修开创了新局面,也为我国喷雾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2019年06期 v.25;No.134 513-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论著_药械研究

  • 基于物联网的鼠情智能远程监测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黄清臻;贾瑞忠;田志博;朱庆伟;梅燕莉;

    目的构建鼠情智能远程监测系统,实现长期、高效、准确地监测区域内鼠情及鼠密度分布。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通过终端识别拍摄,生物智能识别技术,识别分析与记录,数据远程传输,数据整理分析,研究鼠情智能远程自动监测技术。结果研制了鼠情智能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3万幅图模拟运算,鼠识别准确率达到96.6%,同一只鼠分辨准确率在72.8%以上。在选定的5个区域内进行试运行,均监测到鼠类活动,并自动转换为图表和分析报表等形式,向用户展示鼠情及鼠密度分布等情况。结论本系统可长期持续识别、分析、记录监测目标区域鼠类活动情况及鼠密度情况,监测数据客观、准确度高,并可大量节省人力。系统对大数据进行自动存储、分析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数字化的决策支持。

    2019年06期 v.25;No.134 519-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1K]
  • 曲阜市尼山圣境2018年中秋晚会期间病媒生物综合防治效果

    林丙昌;宋华;孔祥力;

    目的对尼山圣境央视中秋晚会病媒生物进行综合防治,为今后国内大型活动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提供经验。方法对演出现场及周边的病媒生物密度进行监测,制定专项防治方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结果通过对尼山圣境景区实施综合防治,央视中秋晚会期间景区病媒生物整体密度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核心区和保障区主要场所病媒生物密度关键指标为0。在核心区,平均成蚊密度由8月上旬4.67只/(台·h)降至9月下旬0.00只/(台·h);平均蝇类密度由3.13只/(笼·h)降至0.00只/(笼·h)。核心区和保障区各场所及关键区域平均鼠密度为0,主要病媒生物各项指标均符合控制标准,未有病媒生物危害事件发生。结论尼山圣境大型活动病媒生物防治技术管理与实施策略有力地保障了晚会演出的顺利举行,实现了无病媒生物危害的控制目标,可为国内相关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2019年06期 v.25;No.134 523-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慈溪市逍林地区白纹伊蚊成蚊登革热病毒携带和抗药性监测研究

    李杰;周冬根;胡善祥;刘彬;

    目的开展慈溪市逍林地区自然村孳生环境白纹伊蚊成蚊的抗药性测定以及携带登革热病毒检测,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6—8月采集逍林镇4个自然村8个孳生环境的野外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饲养至成蚊,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法测定抗药性,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自然种群携带登革热病毒情况。结果将白纹伊蚊成蚊暴露于0.1%溴氰菊酯、3%高效氯氰菊酯、3%氯菊酯、0.44%双硫磷以及0.06%残杀威各1 h,24 h死亡率分别为92.8%~96.34%、97.78%~100%、98.33%~100%、98.46%~100%和98.33%~100%;从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热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结论逍林地区白纹伊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和残杀威处于敏感水平,对氯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还需进一步确定,未检测到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热病毒。

    2019年06期 v.25;No.134 527-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上海市2017—2018年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刘曜;徐劲秋;朱江;周毅彬;范明秋;刘洪霞;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对常见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检测白纹伊蚊幼虫抗药性。结果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对菊酯类药剂抗性较高,尤其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其抗性范围分别为7~85倍和10~121倍,其中宝山地区高效氯氰菊酯抗性最高,抗性倍数达到85倍,徐汇地区溴氰菊酯抗性最高,抗性倍数达到121倍;除部分区白纹伊蚊对双硫磷和残杀威仍呈现敏感外,其他区均呈现低抗到中抗水平。结论应加强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监测,禁止使用高抗水平的杀虫剂,慎用中低抗水平的杀虫剂,合理轮用或混用杀虫剂,以此减缓抗药性递增进程,提高防治效果。

    2019年06期 v.25;No.134 53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 吉林东部某日遗化武处理区蚊虫种群及防治效果观察

    任清明;王旭;郭醉元;黄冠鹏;刘国平;王峰;

    目的调查吉林东部某日遗化武处理区蚊虫种群,开展蚊虫防治效果观察。方法采用人诱、人帐诱收集蚊虫和密度监测,以综合治理进行蚊虫防治。结果在该日遗化武处理区采获蚊虫3属10种,其中刺扰伊蚊(81.78%)为优势种群。蚊虫全天均有刺叮活动,刺叮指数最高达54只/15 min。蚊虫综合治理后,外环境24 h密度下降率为98%,3 d后效果仍可达80%以上,1周后仍有50%左右的密度下降率;室内防治后1周,蚊虫平均密度下降率可达95%以上。结论该处理区蚊虫危害严重,综合治理可有效降低蚊密度,室内滞留喷洒持效时间长。

    2019年06期 v.25;No.134 535-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胆钙化醇杀鼠剂在北京地区应用效果观察

    付学锋;杨晓翔;张洪江;李欢欢;刘燕仁;

    目的观察胆钙化醇杀鼠剂在北京地区不同环境对鼠类杀灭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北京上地产业园及北京工商大学作为试验区,共设置45个施药点,分别在施药后第1、3、7、14、21 d观察计算鼠类对胆钙化醇杀鼠剂的日取食量及鼠密度变化情况。结果鼠密度下降明显,施药后21 d鼠密度降低了86.6%。日取食量呈现先增高,然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施药后第1~5天鼠类逐渐适应并大量取食胆钙化醇杀鼠剂,在施药后的第3天,日取食量最大,达304.7 g,超过日投药量(1 188 g)的1/4,不同点位日取食量最多的达7.9 g,最少的为0.8 g,不同点位日取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5,P=0.965)。结论胆钙化醇杀鼠剂对鼠类的杀灭和控制效果优良,是新型杀鼠剂的发展方向之一,但其环境友好的特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2019年06期 v.25;No.134 538-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淡色库蚊敏感和抗氯氰菊酯品系铁调节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分析

    陆靖;王凤琴;张慧;刘明慧;程鹏;公茂庆;谭文彬;

    目的利用相对定量分析铁调节蛋白基因在淡色库蚊敏感和抗氯氰菊酯品系体内的表达量。方法设计引物、提取RNA、普通PCR、纯化测序、序列比对、荧光定量PCR,采用F检验和t检验对敏感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体内铁调节蛋白基因表达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扩增的淡色库蚊铁调节蛋白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比对,与致倦库蚊相似性较高。荧光定量PCR数据分析,淡色库蚊敏感品系(IRP_敏)和抗性品系(IRP_抗)铁调节蛋白Ct平均值分别为15.17和18.37,内参基因(β_敏和β_抗)Ct平均值分别为20.49和19.06,t检验显示两样本铁调节蛋白基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2,P<0.001),铁调节蛋白基因在淡色库蚊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降低。结论淡色库蚊铁调节蛋白可能参与了抗性机制。

    2019年06期 v.25;No.134 541-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 植物源驱避剂孟二醇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药效研究

    田野;陈红娜;刘大鹏;刘慧;张育富;吴治明;杨维芳;张爱军;褚宏亮;周明浩;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植物源性驱避剂孟二醇对白纹伊蚊的实验室药效,并与避蚊胺进行比较,评价其驱蚊效果。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13917.9-2009试验方法,分别对不同浓度的孟二醇和避蚊胺进行实验室药效测试并进行评价。结果孟二醇对白纹伊蚊的驱避效果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15%孟二醇的有效保护时间超过4 h[(4.33±0.82) h],达到国家驱避剂登记的B级标准。各浓度孟二醇的驱避效果分别低于相同浓度的避蚊胺(P<0.05),20%孟二醇与10%避蚊胺的驱避效果相当(P>0.05)。结论孟二醇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的驱避效果,可作为防蚊虫叮咬的植物源性驱避剂推广应用。

    2019年06期 v.25;No.134 546-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论著_媒介监测

  • 中国南方5省媒介伊蚊幼蚊密度回归模型的建立与预测研究

    黄坤;孙文锴;郭玉红;赵童;吴海霞;母群征;宋秀平;岳玉娟;任东升;赵宁;李贵昌;王君;鲁亮;刘小波;刘起勇;

    目的分析我国南方5省媒介伊蚊幼蚊密度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为以登革热为代表的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国2012—2018年登革热I类省份媒介伊蚊监测点的布雷图指数(BI)、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和千人指数等伊蚊幼蚊密度指标,各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并利用回归模型对各省幼蚊密度进行预测。结果除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BI与CI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省媒介伊蚊BI与CI、HI、MOI、千人指数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BI与HI、千人指数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BI与千人指数回归模型拟合效果好(R~2分别为0.928、0.992和0.957);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BI与MOI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BI与CI的回归模型拟合效果相对较差(R~2分别为0.403和0.340)。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千人指数预测值和广西省钦州市(大路街)CI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均<10%,回归模型预测效果好。结论南方5省的媒介伊蚊幼蚊密度各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回归方程可定量反映不同幼蚊密度指标之间关系且预测效果较好,可为我国各地媒介伊蚊监测、预测和媒介伊蚊传播疾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2019年06期 v.25;No.134 549-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 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特征

    柳小青;郑卫青;付仁龙;陶卉英;陈海婴;

    目的调查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方法采用形态学鉴定,对于形态鉴定存在争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在植被中采集到6种蜱虫,即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越原血蜱、北岗血蜱、中华硬蜱和金泽革蜱。长角血蜱为优势种,占总蜱数的90.6%,越原血蜱和北岗血蜱是江西省新纪录种。蜱虫在草地中多见,占总采集数的68.2%,林地占9.4%,灌木丛占1.2%。从发育阶段来看,幼若蜱居多,分别占19.1%和68.2%,成虫较少,雌性占6.6%,雄性占6.0%。在宿主体表采集到1 513只蜱虫,归为4属13种,为长角血蜱、铃头血蜱、褐黄血蜱、钝刺血蜱、越原血蜱、北岗血蜱、豪猪血蜱、血红扇头蜱、镰形扇头蜱、微小扇头蜱、粒形硬蜱、中华硬蜱和龟形花蜱,龟形花蜱是江西省新纪录种。长角血蜱是江西省常见种(占总采集数的30.5%)和广布种。长角血蜱寄主广泛,其中野兔体表常见,侵害率为33.3%,犬体表较少见,侵害率为2.3%(χ~2=23.68,P=0.001 3)。此外,侵害野兔的长角血蜱占总长角血蜱总数的64%,远高于其他寄主。侵害宿主的蜱虫中,幼虫347只,占22.9%;若虫249只,占16.5%;雄虫404只,占26.7%;雌虫513只,占33.9%,性别均匀。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江西省蜱虫种群分布特征,将为该地区蜱虫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2019年06期 v.25;No.134 55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 张掖市某湿地公园蚊密度监测调查研究

    甘军;王和平;李文琼;李璐;张芳;

    目的初步了解甘肃省张掖市林地蚊虫的种群分布及影响因素,为蚊媒传染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帐诱法、CO_2诱蚊灯法对张掖市湿地公园蚊种进行采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种方法获得该湿地公园蚊虫种类2属4种,其组成均以淡色库蚊、刺扰伊蚊为主,帐诱法中分别占捕获蚊虫总数的52.22%和41.67%,CO_2诱蚊灯法中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3.06%和47.01%,背点伊蚊及黄色伊蚊相对最少。CO_2诱蚊灯法捕捉的蚊虫显著高于帐诱法(χ~2=8.446,P<0.05)。整个时间段中帐诱法捕捉到的淡色库蚊数在3:00-3:30时间段捕捉到的淡色库蚊最多,占27.65%;在20:00-20:30捕捉到的刺扰伊蚊最多,占33.33%,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在21:00-21:30时间段CO_2诱蚊灯法捕捉到的刺扰伊蚊最多;背点伊蚊和黄色伊蚊在两种捕获方法中均捕获到的很少。气温在25℃以下时两种方法捕捉到的蚊密度相对最少,捕捉到的蚊虫数分别为10只(5.56%)、30只(6.21%),但是随着气温的升高,蚊虫密度呈递增趋势,气温在30℃以上时,2种方法检测到的蚊密度均达到最大,捕捉到的蚊虫数分别为51只(28.33%)、162只(33.54%)。湿度30%~40%时蚊虫密度最少,当湿度大于40%时,蚊虫密度又呈上升趋势,湿度在42%时蚊虫密度达到最大,捕捉到的蚊虫数分别为51只(28.33%)、162只(33.54%)。结论湿地公园等是蚊虫种群密度较高的孳生地,应加强湿地公园中蚊虫密度的监测,提醒民众注意防范蚊虫,有针对性地采取蚊虫防治措施,防止当地蚊媒传染病的发生。

    2019年06期 v.25;No.134 562-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 常州市武进区2014—2017年蚊类监测

    李萍;王丽雅;曹淦;

    目的分析武进区蚊媒种群构成及其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4—2017年,在武进辖区内选择不同生境作为监测点,采用诱蚊灯法捕获蚊媒,鉴别种类及计算蚊密度。结果共捕获蚊7 608只,平均蚊密度为1.90只/(h·灯),2014年蚊密度最高为2.35只/(h·灯),2017年蚊密度最低为0.74只/(h·灯),成蚊密度在7—9月为高峰,高峰密度为4.28~9.2只/(h·灯),其中淡色库蚊为本区的优势蚊种(82.97%),各类生境以牲畜棚平均密度最高,为4.68只/(h·灯)。结论应在蚊密度高峰期(7—9月)及重点生境加强蚊媒综合防治工作,通过降低蚊密度,减少蚊媒传染病的发生。

    2019年06期 v.25;No.134 56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银川市蟑螂侵害及病原携带状况调查

    常庆宁;哈丽娜;邸师红;杨凤琴;郑艳娟;

    目的了解银川市3区不同场所中蟑螂侵害及病原携带状况,为有效防治蟑螂侵害和预防控制相关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银川市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3区各个监测点采用粘捕法捕获蟑螂,并调查蟑螂侵害率、密度、季节消长及种群构成情况,检测其体表携带的细菌、寄生虫、乙型肝炎病毒。结果银川市蟑螂侵害率为2.13%,3区监测点中5类不同场所(居民住宅区、宾馆饭店、小餐饮业、农货市场、医院),侵害率分别为37.07%、13.85%、11.21%、27.97%、9.9%,平均密度为7.90只/张;蟑螂种类以德国小蠊为主;蟑螂的季节消长以11月密度最高,最低密度为3月;病原学检测检出蟑螂体表携带大肠杆菌、福氏志贺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未检出寄生虫,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结论初步掌握了银川市蟑螂侵害率、密度、季节消长和种群构成情况,以及其目前携带的细菌、寄生虫、病毒等情况,对于其防治、用药等需进一步研究。

    2019年06期 v.25;No.134 569-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2018年南京市江北新区蚊虫监测分析

    王亮;孙燕群;郭啟航;樊玲;范远媛;张守刚;

    目的了解南京市江北新区2018年蚊虫密度、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于2018年4—11月采用成蚊诱蚊灯法捕蚊,并对蚊虫分类、计算。结果 2018年江北新区共捕获雌蚊906只,全年蚊密度为0.472只/(灯·h),其中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淡色/致倦库蚊(98.79%)、白纹伊蚊(0.88%)、骚扰阿蚊(0.33%)。在4种监测环境中,监测密度由低到高依次为:居民区0.263只/(灯·h)、农户0.456只/(灯·h)、医院0.456只/(灯·h)和公园0.729只/(灯·h)。蚊虫季节消长呈现出平台期,5—9月均为成蚊活动的高峰期。结论江北新区蚊虫控制在较低水平,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淡色库蚊是江北新区的优势蚊种,是今后防治的重点。

    2019年06期 v.25;No.134 573-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西安市2016—2018年鼠密度监测

    薛威;庞松涛;雷晓岗;陈保忠;

    目的了解西安市2016—2018年鼠类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及不同生境的鼠密度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餐饮业、自然村和居民区3种生境各1个,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西安市2016—2018年各个监测点合计捕鼠277只,3年平均密度为0.42%;农村自然村的3年平均密度(1.12%)显著高于餐饮业(0.43%)和城镇居民区(0.22%);2016年鼠密度高峰出现在5月(0.32%),2017年鼠密度高峰出现在1月(0.63%),2018年则在7月(0.84%)达到高峰;不同生境间鼠种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以小家鼠为主,其次为褐家属。结论掌握了西安市鼠类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根据鼠类栖息习性及季节消长特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并加强对鼠类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和防治对策的研究。

    2019年06期 v.25;No.134 576-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论著_虫媒疾病

  • 54例大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齐上;邢俊;梁玉红;吴炜;

    目的了解54例大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提供有力的防控措施。方法收集54例大连市所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8年大连市共发生5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死亡病例,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人群。以家务待业及农民为主,男性30例,女性24例。发病高峰为每年的6—9月,主要分布于庄河、瓦房店及普兰店等地区,其中38例有明确的蜱叮咬史或接触史,1例二代病例为血液接触者。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大部分病例出现食欲减退(66.67%)、腹泻(64.81%)、乏力(53.70%)、恶心(51.85%)、呕吐(42.59%)。结论为减少该病的死亡率,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医务人员的早发现、早诊断的技术。

    2019年06期 v.25;No.134 579-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论著_白蚁防治

  • 四川广汉龙居寺中殿白蚁危害调查

    赵凡;王冲;陈天荣;杨宾;谢振斌;

    目的了解龙居寺中殿白蚁危害特征、现状及成因,提出白蚁防治对策。方法综合采用人工普查、仪器检查、探孔探查的方法对墙体和垫拱板、中殿建筑及周围环境进行蚁害特征调查,评估蚁害现状,分析蚁害成因,提出白蚁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结果调查对象木材或竹材被白蚁咬噬形成孔洞及沟槽造成不同程度糟朽或残缺,墙体和垫拱板中间骨架蚁害发生率在50%以上,中殿建筑木构件蚁害发生率约为30%,蚁害成因包括建筑自身材料、结构特点、保存环境和周围环境等。结论蚁害已经对壁画载体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建筑木构件形态完整度和结构承载度破坏较为明显。

    2019年06期 v.25;No.134 581-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7K]
  • 浙江师范大学校园白蚁防治效果研究

    毛炯炳;

    目的降低校园白蚁危害,探索校园白蚁恰当的防治技术。方法运用饵剂灭治技术、监测控制技术防治校园白蚁。结果应用饵剂灭治技术灭治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其危害率由63.42%下降到3.52%,应用监测控制技术防治台湾乳白蚁、散白蚁属白蚁,其危害率由51.2%下降到1.56%。结论饵剂灭治技术防治土栖白蚁效果较好,监测控制技术防治台湾乳白蚁、散白蚁属白蚁效果较好。

    2019年06期 v.25;No.134 585-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综述

  • 我国黄热病临床流行病学及其防治研究现状

    武海英;严冬;刘增加;

    本文从病原分类与基本形态、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和生物学特征描述了黄热病的病原学;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论述了黄热病的流行病学;从发病机理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并发症、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阐述了黄热病的临床学研究;从一般检查、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和病原培养分离等方面记述了实验室检测技术;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叙述了黄热病的预防控制。基于上述方面,本文较系统地概述了我国黄热病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2019年06期 v.25;No.134 589-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经验交流

  • 野外驻训重大活动卫生防疫保障的做法与体会

    陈永红;魏德江;陈琼;杨亭;周东明;李晶;李银;杨晓红;

    新时代部队野外驻训重大活动显著增加。扎实做好相关活动卫生防疫保障工作,既是履行卫勤保障职能的使命需要,也是巩固指战员战斗力的现实需要,还是确保任务顺利开展的直接需要。探索总结部队野外驻训重大活动卫生防疫保障规律特点和措施办法,确保饮食卫生和官兵身心健康,巩固部队战斗力,为遂行相应任务时的卫生防疫保障提供指导、参考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做好新时代部队野外驻训重大活动的卫生防疫保障工作,要从厘清认识入手,聚焦保障目标,采取务实举措,严把"组织关、源头关、制作关、环境关"等"四个关口",强固"方向决定成败、敬业成就事业、融合汇聚力量"等"三个理念"。

    2019年06期 v.25;No.134 594-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寨卡与基孔肯雅热合并感染在口岸被截获的启示

    杨志俊;吴海磊;乔学权;周鹏程;王静;

    本文基于广州海关在白云国际机场在入境人员中截获罕见的合并感染寨卡与基孔肯雅热个案,在简要阐述两病种输入概况的基础上,依据个案流行病学要素深入分析,指出"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必须牢牢把握病因推断的关键环节精准溯源,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快速联控"三位一体",才能使疫情变得可防、可控、不可怕。

    2019年06期 v.25;No.134 597-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灭鼠毒饵盒的应用与规范管理探讨

    曾国强;

    毒饵盒是一种由不同材料制成,用于投放灭鼠毒饵(毒水、毒粉)的制式容器,可以根据不同环境灭鼠需要,使用毒饵盒布置固定灭鼠站点。布放毒饵盒是巩固灭鼠成果、防止非靶动物误食,降低鼠药对食料与环境污染风险的重要措施,并可以延长毒饵保持有效期。灭鼠毒饵盒(站)设置使用与管理,应遵循"选材合适、数量适宜、位置隐蔽、警示明显、定期维护"的原则,避免重设置、轻管理。

    2019年06期 v.25;No.134 600-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科普园地

  • 双语互鉴童趣十足的科普作品——美国昆虫学家伊迪丝·M.派奇作品赏析

    康国文;

    <正>近读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康奈尔大学博士、缅因大学昆虫系主任、美国自然研究协会会长、有"美国法布尔"之称的知名女作家伊迪丝·M.派奇著作的《昆虫的故事》,无意间唤起对旧时童年生活的美好记忆。曾几何时,滚铁环、跳山羊、扔沙包、荡秋千、踢毽子、跳房子、拼拼图、堆沙堡、滑轮滑、搭积木……伴随着我们成长,给了我们无忧无虑的美好童年岁月。而发现、追逐、捕捉、鉴别、赏玩、蓄养、冢葬昆虫的生活,也恐怕留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之中。孩提时代

    2019年06期 v.25;No.134 603-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第五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正>2019年10月9日,《中华卫生杀虫药械》第五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召开。第四届编委会主编、第五届编委会名誉主编姜志宽研究员简要回顾了杂志创刊以来的发展历史,总结了2012年以来第四届编委会所做的工作以及杂志取得的成绩。第五届编委会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韩招久研究员宣读了新一届编委会组成名单,介绍了编委遴选情况,并对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例和

    2019年06期 v.25;No.134 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欢迎订阅2020年《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正>《中华卫生杀虫药械》创刊于1995年,是国家级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动物学记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收录,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刊及时报道我国卫生杀虫药械最新研究进展,密切关注国内外卫生杀虫药械的最新动态,着力展示我国卫生杀虫药械行业发展水平、促进药械技术交流与进步。刊载内容主要

    2019年06期 v.25;No.134 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欢迎订阅2020年《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正>《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VINITI)、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收录,自2010年以来连续多年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刊载的内容:媒介生物(鼠类、蚊类、蝇类、蜚蠊

    2019年06期 v.25;No.134 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欢迎订阅2020年《中国消毒学杂志》

    <正>《中国消毒学杂志》于1984年创刊,是消毒学理论与应用性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中文生物医药核心期刊和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本刊专业报道消毒与灭菌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成果,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与针对性,是我国消毒学相关研究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本刊设置实验研究、应用研究、综述、专题报告、消毒实践和感染控制等栏目,适合从事公共卫

    2019年06期 v.25;No.134 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9年第25卷文题分类及第一作者索引

    <正>~~

    2019年06期 v.25;No.134 605-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会议纪要 2019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

    <正>2019年10月·南京由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和《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杀虫药械学组、马氏兄弟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晔康化学制品有限公司、江苏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洁安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江苏洁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视创装潢设计制作

    2019年06期 v.25;No.134 610-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