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国内外近20年对我国西部地区蜱及蜱传疾病研究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为西部地区蜱传疾病监测、预防和治疗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在CNKI和Web of Science检索2004年1月至2024年6月有关我国西部地区蜱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 6.1.R6对关键词、作者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国内外蜱及蜱传疾病主题文献量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英文文献发文量远超过中文文献。具体研究领域主要为生态学和分类学研究、流行病学与诊断技术/防治措施研究、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等。国内外研究热点整体方向一致,均围绕西部牧区的高发疾病和储存宿主,但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结论 西部地区蜱的生态学、蜱传疾病的流行分布、反向病原学早发现早针对蜱传疾病、多组学研究蜱-蜱传病原体-宿主互作现象、保护性抗原的发现以及灵敏检测方法的建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趋势提示,应当注意边境地区检疫防疫,监测蜱传疾病流行情况,调查蜱虫在牧区的资源分布,识别新发蜱传微生物,多学科交叉进行基础研究。
<正>(第一轮)为促进卫生杀虫及林草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由《中华卫生杀虫药械》编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生物灾害防治装备国家创新联盟联合主办的“2025全国卫生杀虫及林草有害生物防治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定于2025年10月15日-17日在广西南宁市举办,会期3天。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会议主题智控有害生物·革新杀虫药械·共筑绿色生态会议内容(1)卫生及林草杀虫药械研发与应用;(2)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构建;(3)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PM)与可持续控制策略;(4)PCO服务流程优化与效能提升;(5)国内外卫生及林草杀虫药械、清洁消毒产品、PCO管理系统等产品展示专场。
目的 调查山东省潍坊市部分地区鼠类种类分布及病原体的携带情况,为鼠传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3年在潍坊市青州市、安丘市、高密市、临朐县、昌乐县采用夹夜法采集鼠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鼠类组织标本(肝、脾、肾和肺)中的汉坦病毒、大别班达病毒、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和巴尔通体,采用Excel 2016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捕获鼠类202只,包括褐家鼠(163,80.69%)、小家鼠(29,14.36%)、黑线姬鼠(7,3.47%)和山东社鼠(3,1.49%)。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携带病原体的鼠类共36只,总感染率为17.82%;汉坦病毒阳性20份,均为首尔型,感染率为9.90%,恙虫病东方体阳性11份,感染率5.45%,巴尔通体阳性6份,感染率2.97%,钩端螺旋体阳性4份,感染率1.98%,未检出大别班达病毒。汉坦病毒和恙虫病东方体仅在褐家鼠中检出,感染率分别为12.27%、6.75%;钩端螺旋体在褐家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中均有检出,感染率分别为0.61%、6.90%和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85,P=0.005);巴尔通体在褐家鼠和小家鼠中检出,感染率分别为2.45%和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5,P=0.205)。5个县(市)5种鼠类病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25.93%、22.73%、5.41%、14.71%、10.71%;青州市最高,高密市最低。不同地区间鼠类病原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1,P=0.041)。结论 潍坊市鼠类存在汉坦病毒、巴尔通体、恙虫病东方体、钩端螺旋体的感染,应加强重点地区鼠传病原体检测及相关疾病监测,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鼠传疾病防控对策。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Taqman探针的高灵敏度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于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方法 靶向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基因组S片段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评价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并应用临床样本进行应用评价。结果 该方法最低检测限为100拷贝/ml,其灵敏度为普通RT-PCR的1 000倍。在线性范围内,循环阈值(Ct值)与病毒RNA标准品之间表现出较强的线性相关性(R~2>0.999)。批内和批间重复性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方法还具有高度特异性,不与其他病毒核酸交叉反应。应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此外,用该方法对288例疑似SFTSV感染患者的样本进行检测,有14.9%的患者感染了SFTSV。该方法速度较快,包括核酸提取步骤在内仅需2 h。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可作为SFTSV感染早期诊断的可靠方法。
园林植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景观和休闲功能,还在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公众对健康环境关注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的公共卫生属性逐渐凸显。本文综述了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害虫的特征及其危害,分析了当前城市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的困难与防治方法。针对城市园林植物害虫防治的复杂性,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包括启用检疫、适地适树、精细管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数智新技术应用,从而为构建更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园林植物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虽然我国农区鼠害自1987年达顶峰后,在逐年下降,但仍会造成较重为害。特别是外来入侵鼠、重大工程、大规模蔬菜和中草药种植以及特种水产养殖等的发展造成部分地区鼠害有所反弹。本文综述了我国农区鼠害现状,提出通过健全鼠害防治的法规条例,完善监测体系,应用围栏+陷阱的免药控鼠技术,科学合理的毒饵站应用技术,以及各种综合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农区鼠害有望得到有效控制。未来在鼠情监测、鼠药对环境影响和鼠类不育剂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目的 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德国小蠊抗药性水平,为合理使用杀虫剂及巩固病媒生物防制成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4年在白银市创卫县(区)和未创卫县(区)重点生境采集蜚蠊试虫饲养至F1代,采用药膜法测定雄性成虫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收集2021—2023年白银市卫生杀虫剂种类和使用数量,用Excel 2017、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创卫与未创卫县(区)蜚蠊的抗药性差异。结果 白银市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级别较高,已创卫县(区)德国小蠊对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半数击倒时间(KT_(50))分别是未创卫县(区)的3.40、2.14和2.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6,7.238,6.414,P均<0.05);对敌敌畏和残杀威属于低抗,已创卫和未创卫县(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4,2.714,P均>0.05);白银市已连续3年购置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而对敌敌畏、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购置使用量较少。结论 白银市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抗性,建议停止单独使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推荐使用低抗药物,用抗药性监测数据来指导用药,并加强使用监管。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06—2023年恙虫病的时空分布流行特征。方法 以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06—2023年宝安区报告发病的205例恙虫病为研究对象,采用Joinpoint v5.2.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采用SaTScan v10.2.1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计算窗口内外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结果 2006—2023年,宝安区恙虫病整体呈上升趋势,2008—2013年发病率由0.016/10万上升到0.164/10万(APC=56.34%,t=2.98,P=0.015),2013—2023年发病率由0.164/10万上升到0.577/10万(APC=11.68%,t=3.10,P=0.013)。时空扫描显示,I类聚集区为西乡街道、新安街道、航城街道和福永街道,聚集时间为2016年5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LLR=72.76,RR=5.66,P<0.001)。发病年龄最低为11月龄、最高为73岁,以51~60岁人群发病数最多,占22.44%(46/205)。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占35.61%(73/205)。结论 宝安区近18年来恙虫病疫情散发,整体呈上升趋势,夏季高发,4个街道5—11月有时空聚集性,提示高发人群可能是中年人、家务及待业人员。
<正>有一位昆虫学家说,写书就是要有人读,就像食物得有人吃才行。因此他的写作“为了美味起见”“删掉讨厌的技术术语”“不用令人倒胃的作料”“特别注意营养和食物均衡”“希望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和吸收”。这个人是美国昆虫学家、艺术家罗伯特·埃文斯·斯诺德格拉斯,这段话来自他1930年著述《昆虫的生存之道》的序言,这部书授人以知、教人以用、予人以趣、激人以欲,是一部不可不读的有用、有趣、有料的昆虫文化著作。
目的 掌握2013—2023年深圳市宝安区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宝安区2013—2023年登革热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13—2023年宝安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479例,年发病率为0.04/10万~3.23/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06/10万,无死亡病例;2014年(124例,25.89%)、2019年(152例,31.73%)和2023年(145例,30.27%)出现暴发疫情。发病时间分布呈单峰,主要集中在9—11月。发病年龄以20~50岁青壮年为主(349例,72.86%);所有病例中男性309例,女性170例,男女性别比为1.818∶1;职业以工人为主(161例,33.61%)。累计发病率居前2位的街道依次为新安街道(149例,20.58%)、西乡街道(133例,12.83%)。本地病例占62.42%,输入病例占37.58%,输入病例中,境内输入64例(13.36%),境外输入116例(24.22%)。境内输入来源以广州市、东莞市等珠三角地区为主,境外输入以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为主。登革病毒血清型主要以DENV-1型病毒为主(152例,86.36%)。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登革热流行特点为输入病例与本地传播并存、散发与暴发并存,有明显的季节性。